“十三五”期间,松桃县共搬迁14492户68382人,其中建档立卡脱贫户10723户51705,搬迁体量位列铜仁市第一,全省第五。2020年11月3日,松桃县被国家发展改革委评为“全国‘十三五’搬迁工作成效明显县”。“十四五”开局之年,为高质量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抢抓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衔接机遇,松桃生态移民局开出“微”快车,实现移民笑开颜。
提升“微”服务。首先是摸清底数,建立“微”台账。根据劳动力动态监测工作要求,松桃县通过驻村干部、社区干部及帮扶责任人每月开展搬迁劳动力就业信息排查,共排查了7932户,其中有劳动力家庭7783户,有劳动力21030人,已全部建立了“一户一档”“微”台账,设立了服务专柜,实行纸质版和电子版双档共存。其次是干部驻点,实施“微”联络。选派了2名干部,协同苏州工业园区派驻的2名干部一起在苏州工业园区建立劳务协作工作站,建立走访调研机制,收集就业岗位,摸底用工需求等,时常进行“微”联络。探索出以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为重点的常态化劳务输出模式。目前已通过联络服务解决544人稳定就业。同时在全县33个安置点(29个安置区)设立了“微”窗口。聘请43名专职就业协管员负责易地搬迁安置点劳动力就业创业服务工作,为搬迁群众提供标准化、规范化、系统化的就业创业服务。
出台“微”政策。一是落实税费“微”减免。为创业者提供项目开发、创业培训、创业指导等政策扶持。通过落实场地免租、税费减免等政策,利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底层商铺的资源为创业者铺通“绿色通道”,如:县城南站、背后坪、团山等安置点的12家企业享受了税费“微”减免,免三年场地租金扶持,有8家落实了场地租赁补贴57800元,增值税优惠79200余元。二是提供创业“微”贷款。以创业担保贷款审核发放为主要扶持手段,为搬迁劳动力创业提供“微”贷款,着力帮助搬迁劳动力创业人员化解融资难题。目前共扶持搬迁劳动力7人70万元的合伙创业资金,发放易地搬迁户创业小额担保贷款60户600万元,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95户47.55万元。三是落实培训“微”补贴。松桃县制定《易地扶贫搬迁户技能培训工作方案》,按照搬迁群众的不同类型、不同群体,开展就业技能定向培训,其中涉及家政、护工、安保、保洁、食用菌栽培、电工、刺绣等多项内容,激励搬迁群众学技术技能,凭技能实现稳定就业。累计培训123期6732人,投入培训补贴740多万元,培训后实现就业4863人。同时建立培训就业工作台账,对培训就业情况进行跟踪服务和动态管理,确保培训精准、高效、实用。
升级“微”场所。为有效盘活安置区门面资源,让搬迁群众既能照顾老人和小孩,又能就业增收,通过动员致富带头人、鼓励成功人士或招商引资的方式在安置点楼下建立“微”工厂。目前,县内安置点已建了20家楼下“微”工厂,吸纳了655人在家劳动力务工。松桃县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劳动密集型企业“贵州乐嘉玩具厂”从招商签约到建成投产仅用了43天,目前第一期已解决1260余人就业,其中搬迁群众266人实现了就近就业。为进一步升级“微”场所,发展壮大“微”工厂,解决无法外出务工的“50、60、70”岁的弱劳动力人员就业。目前在育才社区新建了“育才社区贵州乐嘉楼下微工厂”,解决了“50、60、70”岁的搬迁弱劳动力200名群众就近就业。同时,还在团山社区建设“团山社区贵州乐嘉楼下微工厂”,目前已近300名“50、60、70”岁弱劳动力人员报名。楼下“微”工厂的创建,使搬迁群众从“楼上安居”“楼下就业”逐渐演变为楼上“安居”楼下“乐业”。
搭建“微”平台。为了让搬迁群众快速轻松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松桃县发挥乡镇乡村振兴指挥部作用,积极组织驻村干部、社区干部、帮扶责任人等开展就业政策宣传,引导搬迁群众注册华商环球平台、人社部就业直通车、贵州就业帮、铜仁就业等APP系统,求职者可通过这些平台快速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实现了“一机选万岗”的目的。目前,搬迁群众已有12000多人注册了就业APP平台,通过平台实现稳定就的已达到7000多人。
开发“微”岗位。为千方百计提高搬迁群众收入,县就业局、县生态移民局等部门多次与上级对接,通过公益性“微”岗位,托底解决了特殊困难人群的就业问题。目前已有1214人落实了公益岗位,保障了搬迁群众有劳动力的家庭实现了一户一人以上稳定就业,切实解决搬迁群众的揪心事、烦心事和操心事。(刘振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