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着力打造“东山文化讲堂”品牌,以文化讲座方式分享精神大餐,做好教育群众、引领群众、服务群众,同时发挥铜仁文化资源优势打造文旅交融的特色载体,成为地方文艺创作“能量场”、文化惠民“新阵地”和城市形象“新名片”。
打造普惠型平台。通过采用“部门主导、团体实施、惠民为题、公益为本、专家主讲、公众参与”的模式,整合铜仁市社会各界各行业重要文化资源,将“创新生动、务实管用、学懂弄通、群众喜爱”作为“课堂”的第一要义,打造“五个一”模式,以一张计划表明晰课程安排,一份进度台账推动督促提醒,一套授课档案跟踪课堂质量,一份课后评价表评估效果,一次宣发产品扩大吸引范围,让课堂学习“走”出教室,“亮”于市井,更接“地气”,同时开展讲堂现场“讲师+听众”实时互动,课后新媒体小程序收集了解听众想法,打通了讲堂的“细梢末节”,确保课堂质效与群众所需所想相结合,充分发挥以德育人、以文化人的独特优势,吸引群众广泛参与。通过深入挖掘、传播铜仁地域文化,促进传统文化与民族文化相互涵养、互学互鉴。目前已开展36期,场均200人次现场听课,辐射各类受众1万人次。
打造公益型平台。通过事前发预告,事后填需求,强化课堂服务内容,同时根据授课内容,以推动具体工作为落脚点,打破传统单一的授课方式,充分发挥地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乡村振兴特色小寨等现场教学点作用,通过“沉浸式体验”的方式,着力打造公益性、开放性、融通性的学习平台。同时通过把“东山文化讲堂”平台搬入铜仁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核心区域,依托全市丰厚的人文资源、生态资源、文化资源,充分发挥“文化+景区”的带动作用,积极探索铜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内在价值,积极构建独具一格的铜仁特色文旅融合集群,提升文化活动质效结合,激发景区文化“新”活力。讲堂自开课以来,每期均受到外来游客人员的参观参与,构建独具特色的铜仁文化场域。
打造学习型平台。实时突出“以人为本的发展要求”,在讲师安排上,最大化面向社会各行各业征集聘请各领域专家学者,践行各类文化传承,探索更多原汁原味、通俗易懂的课程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力求将更多的文化成果综合转化为大众喜闻乐见的故事、俗语,提升课堂的学习性、开放性、趣味性。同时,加强立体化传播,扩大“云”课堂影响范围。在线下课堂的基础上,对每期授课进行录播,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打造立体“云课堂”,吸引更多市民群众足不出户感悟文化力量,做到资源整合、功能互补。先后开设了《梵净书院——东山文化讲堂》专栏等系列宣发产品,提升了“东山文化讲堂”的品牌工程内涵和外延,促使“东山文化讲堂”活动不断向纵深推进。截至目前每期“云课堂”阅读量均已破千,惠及群众5万余人次。
打造安全型平台。加快东山文化讲堂“放心课程库”建设步伐,及时出台东山文化讲堂管理制度课程计划表等相关制度,明确了放心课程认定的领导小组、工作小组、专家小组、审核认定小组及指标体系,对工作要求、讲课内容、讲师选择进行严格筛选把关,适时听取工作进展,研究安排相关工作,确保不出意识形态差错,切实推动讲堂开展走深走实。同时摸底排查境内多姿多彩的红色文化、生态文化、民族文化等独具特色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风土人情,清单化、类别化、科学化统计和挖掘资源融入讲堂课程中,逐步打造成为广大人民群众修身之所、静心之堂的地方“文化地标”,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铜仁市委宣传部)
一审:赵来睿
二审:向滟伶
三审:罗 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