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中的独山,施划的停车位如五线谱延伸,商铺门前“文明商户”的金色牌匾在晨光中熠熠生辉。“自打挂上这块牌子,门口敞亮了,客人都说看着舒心,生意比以前好了两成。”商户王大姐熟练整理货品的场景,是独山以“建、管、疏、宣、报”五步棋破题县域治理的生动注脚。
如今,独山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为引领,逐步构建起全链条治理体系,为新时代“城市文明”书写“独山答卷”。
“建”基固本,以民生刻度丈量城市温度
将“建”字深植“人民至上”理念,构建“需求精准识别—建设全程参与—成效群众检验”的民生工程闭环,让城市更新成为可触摸的幸福升级。
以井城街道为试点,探索“群众参与式治理”模式。紫泉社区通过“院坝议事会”、入户问卷,梳理出环境“脏乱差”等突出诉求,居民经议事会协商敲定“先清杂拆违、再划位设施”的改造路径,实现从“政府端菜”到“群众点单”的转变。清理死角、刷新停车线、小区自治共管的模式在城区推广,议事会解决管线杂乱问题,居民自发参与拆违;入户征集,打造“会说话”的“平安法治文化巷”。全县累计改造背街小巷30条、小区17个,带动2000余户居民从“看”到“干”,让背街小巷成为“群众事群众定”的文明窗口。
近年来,独山积极推动老旧小区改造升级,共组织成立31个业委会、23个自管委,并对辖区151个小区开展监督指导,涌现出一批文明和谐示范小区,居民幸福感、满意度显著提升。
“管”细入微,以绣花功夫织密共治网络
践行“精细管城”理念,构建“网格微治理+商户自治+制度创新”的立体化管理体系,实现从“被动整治”到“主动共治”的深度转变。
独山县把智慧技术作为精细治理的“绣花针”,串联起群众参与的“千条线”。依托“文明独山随手拍”小程序,构建“拍照-审核-派单-处置-反馈”全流程闭环。群众发现问题,拍照上传后系统自动分发给相关职能部门,对不同问题分类设定限时办结,并及时反馈评价。配套“积分奖励”机制,每条有效线索可兑换日用品或文创礼品,激发群众从“看客”变“管家”。
商户自治催生“文明同盟”。变“执法对立”为“共建伙伴”,执法人员逐户走访商户,在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时,同步解决排水不畅、店招破损等问题,“文明商户”主动参与日常管理,自发清理门前卫生、劝导违规停车,实现“树立榜样一个、带动一片”的乘法效应。
“疏”通堵点,以问题导向破解治理难题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的城市治理堵点,独山县创新“智慧赋能+柔性治理”模式,以“疏”破“堵”提升城市治理效能,让民生温度与治理精度同频共振。
智慧疏解破解停车困局。针对“停车难”顽疾,独山县实施“空间挖潜+科技赋能”双轮驱动:建成14个智慧停车场,施划1450个小车位、6645个带充电位两三轮车位,改造32公里城市盲道;在背街小巷利用“边角地”增划514个小汽车位、2536个电瓶车停车线,18个路段推行“无感停车、自动计费”,让停车从“抢位战”变为“精准停”。
柔性措施彰显治理温度。推出“护学时段”“潮汐车位”等便民举措,高峰期引导即停即走;在早餐店集中区、学校周边所属停车场实行“30分钟免费+错峰共享”,农贸市场将免费停车时长延长至30分钟。
针对流动摊贩,在16个便民疏导点推行“三定一免”管理(定区域、定时间、定种类,免摊位费),划定120个“红格子”摊位并统一配置设施。此举让市井烟火气与市容整洁度在“放管服”平衡中和谐共生。
“宣”化于心,以文化浸润培育文明自觉
构建“正向激励、活动渗透、载体共振”的立体宣传矩阵,让文明理念从“标语口号”内化为“行动自觉”,成为城市最温暖的文明底色。
正向激励“宣”导全民参与。独山县创新打造“积分驱动+荣誉赋能+价值转化”三位一体激励机制,群众通过“文明独山随手拍”上传问题线索,经审核受理后获积分,累计积分可兑换米面粮油等实物奖励。这一机制让“随手拍”成为“全民管”,使文明监督从“政府独唱”变为“群众合唱”。
活动渗透“宣”构文明场景。以“沉浸式实践”推动文明理念入脑入心:策划“文明创建大家说”短视频话题8期,引发线上互动热潮;启动“亮尾护安”专项行动,在县城主要路口设立服务点,为电动三轮车免费粘贴3M高亮反光贴,交警现场演示50米外反光效果,同步发放《夜间出行安全须知》。此类“看得见、摸得着”的体验式宣传,让文明习惯在场景化渗透中自然养成。
载体共振“宣”筑指尖阵地。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文明传播载体:印发《文明常识小卡片》普及行为规范,设置“微心愿”,“文明商户”挂牌承诺诚信经营,化身流动“文明宣讲员”,带动200余家商户主动参与环境整治,形成“一户带一片、一片带全城”的连锁效应。
“报”联共治,以双向反馈夯实治理根基
以“向上报经验,向下报成效”双向反馈为抓手,打造“实践探索—民意反馈—治理提升”的完整闭环,推动文明城市建设从“经验单点突破”向“全域联建共治”升级。
向上“报”经验,打造基层治理“示范样本”。在黔南州基层治理经验交流会上,《独山县:巧用“加减乘除”法 同心共筑文明城》典型案例作专题交流发言,其“问计于民”治理模式引发其他县域联动考察学习,相关机制形成示范辐射效应。通过搭建跨县联享平台,独山县“在车位供给上做‘加法’,在不文明行为上做‘减法’,在宣传动员上做‘乘法’,在责任分工上做‘除法’”的创新做法在全州推广。
向下“报”成效,当好群众“答卷人”。创新实施“你点我查”网络餐饮专项检查行动,常态化公示“红黑榜”。整改过程中,联动群众代表参与监督,让群众直观感受治理“进度条”。
从“建”的民生厚度到“管”的共治深度,从“疏”的问题准度到“宣”的文化温度、“报”的长效力度,独山的“五子棋”本质是新时代基层治理的方法论创新。每个“字诀”都紧扣“人”的需求,每个举措都回应“民生之盼”、做实“民生实事”、丈量“民生口碑”。落子群众心坎的“微治理”,正汇聚成“文明新独山”的基层图景。(杨龙兵)
一审:赵来睿
二审:向滟伶
三审:罗 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