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这是声音的样子吗?”“老师,这些声音在跳舞吗?”5月27日的科学课上,同学们专注地看着声驻波里“跳舞”的泡沫颗粒,发出一连串问题,科学课老师一一耐心解答。
自从遵义市新蒲新区永乐镇骊龙小学科技馆2021年10月建成投用,科学课更活跃了。这些可听、可看、可操作的科学课程和“科创社团”活动,为乡村孩子打开了一扇科学的大门。
骊龙小学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地球化学家刘丛强的母校,在刘院士的积极对接和联系下,遵义职业技术学院为该校捐资修建了科技楼,竞彩足球app下载,足球竞彩app下载:科技馆捐赠了鱼洗、声驻波、地球仪等30余套科学教学设备。
有了实体操作或演示,课堂不再是单纯地向学生讲述科学现象,而是实实在在把科学现象展示在孩子们眼前。
“我‘看见’了声音,‘摸’到了光。”骊龙小学二年级学生杨睿龙很喜欢上科学课,“我用双手来回摩擦‘鱼洗’的双耳,形成了水柱,这是物理学中的共振原理”。回家后,他兴奋地向爸爸妈妈分享有趣的收获。
科学课老师胡啟立告诉记者,根据现有条件拓展科学教育,学校和老师想在孩子们心中埋一颗“梦”的种子。
“看!这幅《外星人的侵略》是学生邓逸涵获一等奖的作品,《太空新城》是学生吴敏澜获一等奖的作品,《海底新城》是学生施文敏获二等奖的作品。”
胡啟立语气中有一丝自豪,“科技馆投入使用后,孩子们动手动脑的能力显著提升了。新蒲新区2021年举办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我们的孩子在科学幻想绘画类竞赛中获得7个奖项。”(记者 孟锦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