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黔西市林泉镇海子村,一幅美丽乡村画卷徐徐展开,木质长廊静卧在碧波荡漾的海子边,灰瓦木柱古朴典雅,几位老人悠闲地坐在长椅上,或低声交谈,或哼唱山歌。廊外的海子倒映着远山、云影与天光,近处曾经堆满杂物的院落如今阳光铺洒,绿植整齐,分类垃圾桶点缀其间,微风拂过,草木清香扑面而来。这是黔西市“两清两改两治理”工作的一幅生动缩影。
2025年以来,黔西市以“两清两改两治理”为抓手,全面启动人居环境整治行动,通过党建引领、机制创新、全民参与、示范带动“四步绣花功”,推动乡村旧貌换新颜,绘就生态美、环境优、民风淳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黔西市林泉镇海子村民宿。侯进勇 摄
党建引领 织密整治“一张网”
在永燊乡,平坦整洁的街道、错落有致的民居,处处彰显着人居环境整治的成效。为推进“两清两改两治理”行动,永燊乡以“五个到位”为抓手,成立专项工作专班统筹全局;依托“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机制,确保政策精准落地;通过赶场天宣讲、大喇叭广播、微信群推送等方式,营造全民参与氛围;驻村干部与村干部开展地毯式排查,建立“整改台账”和“问题清单”,靶向施策;推进改厕改圈,拆除乱搭乱建与残垣断壁,完善村规民约和“红黑榜”,形成长效治理格局。
在黔西,各乡镇(街道)设立党员责任区、开展“主题党日+环境整治”活动,党员干部带头清理自家杂物、打扫室内外卫生、拆除危旧建筑,用实际行动带动群众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凝聚起全民攻坚的强大合力。
“以前村里杂物乱堆,现在党员干部带头干,我们也不好意思再‘拖后腿’了。”永燊乡村民李大爷笑着说。
机制创新 按下长效“快进键”
观音洞镇创新建立门前三包长效、群众主体培育、乡村干部管护、暗访督查通报、考核任用挂钩、激励问责互动“六个机制”,明确村民“门前三包”责任,以积分奖励激发群众参与热情,通过“一日一督查”、月度现场会推进工作,开展村、寨、户卫生评比并实施奖惩,同时强化部门联动攻克治理难点,推动乡村环境整治常态长效。
金兰镇则建立“周调度、月评比、季考核”工作机制。“这种机制让干部和村民都有了紧迫感,大家干劲儿更足了。”金兰镇镇长肖纯刚说。
全民参与 激发治理“新动能”
在大关镇丘林村,一场别开生面的家政培训正在举行。黔西市妇联特邀黔诚社工家政公司工作人员为村民示范清洁厨房的小技巧,村民们边看边学,现场气氛热烈。
“我们以打造洁净厨房、洁净厕所、洁净厅堂、洁净庭院为目标,通过专业培训提升村民的卫生意识,为美丽乡村建设打下基础。”黔西市妇联主席姜燕介绍。
在林泉镇海子村,改厕“小工程”如火如荼进行。墙头盆栽与攀缘花草相伴,泥土气息混着水泥味,忙碌中透着希望。“新建的厕所又干净又方便,再也不用担心异味和卫生问题了!”村民闵德江兴奋地说。
示范带动 打造乡村“新样板”
在绿化乡大海子村,凌霄花沿院墙绽放,葡萄架下光影斑驳,村民围坐在树荫下谈天说地,一片祥和。作为“两清两改两治理”试点村,大海子村通过“微改造、精提升”,不仅实现了村容村貌的蜕变,还发展起乡村旅游。每到周末,游客络绎不绝,村民们吃上了“旅游饭”。
像大海子村这样的样板村在黔西还有很多。五里乡中心村、大关镇七里村、定新乡英雄村、中建乡营盘村等,通过打造特色庭院、完善基础设施、挖掘乡土文化,成为周边村庄学习的榜样。这些“示范田”以点带面,让整治经验在黔西大地开花结果。
暮色四合,黔西的乡村笼罩在暖黄的灯火里。农家小院飘出饭菜香,村民们围坐畅谈村庄的新变化;公告栏前,下月的“卫生家庭”名单吸引着众人驻足,目光中满是期待与自豪。这场“两清两改两治理”行动,不仅重塑了乡村的“颜值”,更培育了文明乡风的“气质”。(黔西市融媒体中心 卢琼 侯进勇)
一审:赵来睿
二审:向滟伶
三审:罗 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