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理念,榕江县推行“积分制”治理模式,以易地扶贫搬迁社区为试点,通过“制定科学积分体系、整合多元资源优势、创新多维治理平台”三向发力,将群众参与治理的“无形付出”转化为“有形激励”,带动群众主动参与社区基层治理,实现从“政府单向管理”到“居民共建共治”的跨越式转变。
制定科学积分体系,推动治理规范高效化。坚持问题导向,精准锚定基层治理中的环境卫生、矛盾纠纷调解等关键领域,深入调研、反复研讨,制定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积分制”管理标准清单,涵盖公益美德、公共服务、移风易俗、教育培训、环境卫生、乡村振兴等多个板块,构建起一套科学、全面、可操作的积分管理体系。社区工作人员严格对照积分管理标准清单,根据群众参与社区治理活动的实际成效,公正、透明地进行积分评定、发放。积分以户为单位进行累计,每户配备一张积分物资兑换卡。家庭成员每次参与社区活动获得的积分,由社区统一登记录入家庭积分物资兑换卡中,这一管理模式,既确保积分管理的规范性,又充分调动了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截至目前,榕江县4个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已有5000余户家庭参与爱心积分活动。
整合多元资源优势,构建长效兑换新机制。积极主动作为,多方争取上级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整合东西部社会捐赠资金、省妇联及省政协爱心款项等资源,为积分兑换体系的建设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同时,街道与辖区内的大众超市总店、富民店等6家大型超市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设立定点爱心积分兑换超市,为群众提供丰富多样的兑换物资。为确保积分兑换体系的长效运行,成立“积分制”公益基金,将基金账户设立在街道办事处,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在日常管理中,街道办事处承担监督职责,社区工作人员兼职负责积分统计工作,定期在社区公示积分情况。同时邀请社区监督员、党员、志愿者参与积分认定过程,进行民主监督,确保积分兑换操作公开、透明、规范。截至目前,累计发放积分50万余分。
创新多维治理平台,激活全民参与新动能。乡村振兴夜校为群众提供了学习农业技术、政策法规的新渠道;“四点半”课堂解决了学生课后托管难题;“夕阳焕活力·老年再学习”活动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和美社区行动则推动了社区环境的全面改善。在这些活动中,积分管理发挥着重要的激励作用。在乡村振兴夜校、志愿者日常巡逻等常态化治理活动中,街道优先推选积分突出的家庭和个人担任“校长”“卡点负责人”“队长”等职务,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促进管理机制自我完善。在“四点半”课堂、文艺学习、公益服务等活动中,对表现优异的志愿者、参与者以及高考录取的学生给予积分奖励,有效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此外,积分超市还作为大型文体演出、卫生清洁等临时性活动的待遇补充,进一步激发了返乡学生、居家劳动力、妇女等不同群体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越来越多的居民主动为社区发展献计献策、贡献力量。(来源:榕江改革)
一审:赵来睿
二审:向滟伶
三审:罗 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