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黔东南州聚焦文体活动、文化特色、文明乡风、文娱活动、文创产品五项内容,创新开展“村超”“村BA”群众性文明实践活动火爆出圈。目前,网络传播量累计超1000亿+,引发网上网下的广泛共鸣,“民族原生态锦绣黔东南”品牌形象进一步彰显,成为展示黔东南州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的重要窗口之一。
坚持人民主体,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
黔东南州始终坚持把群众作为文明实践活动的主体,把满足人民需求作为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村超”“村BA”活动组织中,充分发挥群众主人翁、主力军及主体作用,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激活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群众做主创、群众当主角、群众来主推,守住村赛“乡土气”。线下,群众自发组织赛事,自主安排赛程,自行参与节目表演,从球员到裁判员,从观众到演员,群众是“主角”,文明实践中心专注于营造环境、保障服务,保证乡村赛事的原汁原味、有序推动。线上,广泛开展“我心中的村超”“寻美村超”“贵州村超最美传诵人”“护航村BA”等活动及“我为家乡代言”网络宣传活动,带动广大群众主动融入、自觉参与。
突出共创共享,营造和谐文明“新图景”
黔东南州持续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组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4800支,注册志愿者共计69万人,打通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在“村超”“村BA”赛场,黔东南州秉持“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的工作理念,推进所站、党群服务阵地、社区邻里中心一体化建设,通过整合资源,盘活闲置资源、共享区域资源、联动社会资源、融通网络资源,构建形成了功能完备、资源贯通的文明实践综合体,为接地气、聚活力、有温度的“村超”“村BA”实践活动夯实坚实根基。在“村超”“村BA”赛事期间,充分发挥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作用,广大志愿者主动参与安保协助、交通疏导、现场引导、清扫保洁、气氛烘托、设点宣传等志愿服务,全力以赴为“村超”“村BA”保驾护航,助力秩序井然、氛围和谐、赛事出圈。
在榕江县“村超”开赛前,当地歌手正在演唱民族歌曲。
注重因地制宜,打造各美其美“村品牌”
黔东南州大力推动农村体育文化设施建设,现有乡镇农民健身工程178个、农体工程2134个,篮球场达3506个,足球场达202个,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为“村超”“村BA”精彩绽放提供了天然的环境和丰厚土壤。
台江县素有“逢节必比赛、比赛先篮球”的惯例,“六月六”吃新节篮球赛在台盘村已举办了数十年;榕江县群众性足球运动已有80余年历史,注册球员超过1200人,群众基础深厚,打篮球、踢足球成了黔东南州传统体育活动和村民生活新方式,成为群众性精神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依托这种深厚的底蕴和足够的自信,榕江县、台江县紧密结合自身优势和发展实际,借机协同发力,因势利导、因俗而治,鼓励和带动群众广泛参与赛事各项活动,让实践活动更接地气、更聚人气、更有生气。
强化融合创新,推动文体文明“双提升”
结合“树文明新风·做时代新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要求,立足黔东南悠久的运动传统、多彩的民族文化、淳朴的乡风民俗等资源禀赋和深厚底蕴,黔东南州着眼群众需求,尊重民情风俗,盘活现有资源,将篮球、足球赛事与民族文化、非遗、特色美食、淳朴民风等结合起来,充分融合创新,搭建属于群众自己的活动阵地,将群众自编自导自演和具有民族特色、具有本土气息的文艺节目穿插于“村超”“村BA”各个环节,确保文明实践活动“村味”十足,不断满足群众需求,提升群众的参与度、成就感、自豪感和幸福感。同时,在“村超”“村BA”赛事中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引领作用,将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文明城市创建、文明理念宣传、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移风易俗等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融合推进,实现以文明新风助力赛事持续火爆,以赛事宣传文明行为推动乡风文明,促进文明实践更可持续、更富活力、更具时代特色。(黔东南州委宣传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