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花里的奋斗人生
——记贵州航天天马机电公司焊接班班长姜涛
“这段时间忙着做新产品焊接,我刚从生产线上下来。”近日,记者见到姜涛时,一身蓝色工装,还没来得及摘下口罩和手套。
姜涛是贵州航天天马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材料成型部有色金属焊接班班长,从业34年,获得过中华技能大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航天基金奖、竞彩足球app下载,足球竞彩app下载:有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竞彩足球app下载,足球竞彩app下载: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也是“国家级姜涛技能大师工作室”“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带头人。
1972年,3岁的姜涛跟随父母支援三线建设,从四川成都来到了贵州遵义。
1987年,18岁的姜涛走上了工作岗位,成为了一名焊工学徒。
“从进厂第一天起,就要求自己要学好技术。”从小在老一辈“三线”人的耳濡目染下,姜涛暗下决心。
刚学了两个月,姜涛的师傅就调走了,他只能跟在其他师傅后面学习。
焊接是一项需要扎实基础的技术,师傅的指导固然重要,但要将活干好,还要靠着无数次的反复练习和潜心思考。
每天早上8点半上班,姜涛会提前一个小时来到车间,蹲在地上一根一根地练习焊接。为了让手更稳,他在手上绑一个装着七八斤铁沙的袋子,一练就是一天。晚上回家他也没闲着,用焊钳夹着毛笔在地上画宽窄一致的圆形、菱形等,锻炼手腕的柔软度和控制力。
日复一日的刻苦练习,让姜涛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后来用7个月的时间取得了一般人需要花两年时间才能取得的压力容器焊接合格证。
三年后,姜涛开始接触大型车架焊接。第一次交验产品,前两件均合格,第三件却出现了问题。
“同样的操作方法为什么第三件要返工?”姜涛摸不着头脑。
“你只有初中文凭,理论知识远远不够,只会傻干活不会解决问题,算不上好工人。”父亲的话让姜涛恍然大悟:新时代技能人才,不仅要埋头苦干,更要会深入思考。
于是,姜涛开始去买专业的书籍学习,书架上的《初级焊工工艺学》《中级焊工工艺学》《高级焊工工艺学》等相关书和杂志被姜涛一页页翻阅,留下了密密麻麻的笔记。
正是这份刻苦好学和对工艺的极致追求,姜涛克服了数以百计的焊接难题,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一套合理的焊接顺序和工艺参数,提出了对称焊接后再用火焰矫正的方法,结构件一次交验合格率就由原来的60%提高到了95%。
在姜涛看来,“工匠精神”的基础是爱岗敬业。“不管在任何岗位,热爱自己的工作并钻研,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往前走的人,都可以称之为工匠。”
随着从业时间越来越久,姜涛对自己的工作的敬畏之心和对职业的尊重越来越深。
如今,姜涛将自己的工作重点放在了“国家级姜涛技能大师工作室”上。他说:“团队强大才是真正强大,要靠一代代年轻人把技艺和精神传承下去。”
工作室从2013年成立至今,姜涛培养的很多徒弟已成长为行业的技师、高级技师甚至特级技师,共获得90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市级奖项。
一手持焊枪,一手持防护罩,姜涛俯下身子,几十年如一日,在闪亮的焊花中,继续焊接着自己的璀璨人生。(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朱登芳 李兰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