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之风扑面来
——贵州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综述
文明实践春风化雨,时代新风浸润人心。行走在田间地头,随处可见“接地气”的理论宣讲,村口的文化广场上,群众喜闻乐见的惠民演出接连上演,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内,公益活动聚集人气,“红马甲”志愿者活跃街头巷尾,各类志愿服务温暖人心……
文明实践让群众的幸福感更强
“非常感谢这群年轻人,在我们农忙时,特意过来帮助我们完成田地的稻谷收割,让稻谷及时地收获到家中,感到非常安心。”丹寨县雅灰乡杀益村村民张应华说。
雅灰乡稻谷进入成熟收割期,村民们在忙碌抢抓晴好天气做好秋收工作,确保丰收粮食颗粒归仓。雅灰乡文明实践所以“助民秋收志愿行文明实践展新风”为主题,结合每周“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日”活动开展情况,定时、定员、定量派单,组织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到各村田间地头帮助村民收割稻谷。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丹寨县雅灰乡按照“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的工作要求,把文明实践持续向基层延伸,向群众服务,让文明实践出现在群众需要的地方。
移风易俗让厚养薄葬的理念深入人心
随着移风易俗工作的深入推进,婚丧从简、厚养薄葬的观念逐步深入民心。
“我家娶儿媳妇,就是在合约食堂办的酒,比在家里办酒要节约好几千,还不操心,真的可以。”说起寨子里的“合约食堂”,岑巩县平庄镇师兆村村民吴碧权赞不绝口。
据了解,合约食堂”有规定,喜事办2天,白事办3天一般不超过5天,喜事每桌4荤4素一汤,不上“瓶子酒”,不发“包包烟”,白事“火炉子”,成本每桌控制在200元以内。除婚丧嫁娶外,其他任何酒席都不得操办,村民也不得参与除婚丧嫁娶外任何酒席的请客和送礼。
作为平庄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移风易俗文明实践点,师兆村“合约食堂”的创办,无疑为村民提供了很多的便利,并且最大限度地改善了群众酒席浪费的不良之风,也节约了人力资源,营造了良好的文明乡风。达到了减少办酒成本、减少安全隐患、减少环境污染、减少办酒数量、减少村民开支、增强村支“两委”号召力、增加村民凝聚力的“五减二增”效果。
以文化人让文明之风代代相传
走进黎平县第五中学,学生们围在省级侗族服饰非遗传承人陆永江旁,眼睛一一集中在陆永江手上,她正用灵巧的手,在一副精美的刺绣上一针一线来回穿梭,还一边讲授刺绣历、针法、花样等内容。
“原来我们侗族刺绣这么美啊,太有自豪感了”“这样的课太有趣了!”“希望学校以后多开设这样的课。”听完短短几十分钟的课,同学们深有感触、意犹未尽。
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传承和推介侗族文化,黎平县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育人措施,将侗族大歌、芦笙舞、琵琶歌、踩歌堂、刺绣、蜡染等非遗民族文化纳入中小学课堂。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黔中大地,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正以各种方式融入百姓生活,描绘出生活更加美好、风尚更为文明的魅力画卷。(记者 向滟伶)
一审:杨 婕
二审:赵来睿
三审:罗 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