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普安县江西坡镇,村寨环境干净整洁,气候宜人,到处焕发出勃勃生机……
近年来,江西坡镇以党建引领凝聚合力,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不断充实里子,以环境卫生整治为抓手,强化基层治理,扮靓乡村,不断绘就了一幅幅产业兴旺、活力显现、和谐幸福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党建聚力 乡村振兴添动力
江西坡镇紧紧围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主题主线,聚焦“组织、产业、治理”三个关键,精准发力、靶向施策,推进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互融共促。
扎实推动基层基础“强双基”,从组织建设、制度机制、队伍培育等方面下功夫。严格落实党委班子成员联系村党(总)支部党建指导员机制,引导各村(社区)建立健全村级各项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带头示范作用,形成党委统筹、支部引领、党员带头、全员参与、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围绕基层党建、乡村振兴、环境整治、服务群众、致富带富等内容,每半年组织基层党组织书记、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开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擂台比武”活动,通过“走村观摩+现场述职”的方式,亮“答卷”,授“经验”,展“思路”,找“短板”,亮身份、展本领、晒做法、展成果,进一步提升抓党建促振兴的能力。
把产业发展与乡村建设、凝心聚力与队伍建设紧密结合,按照“支部引路、党员带路、产业铺路、群众上路”的原则,结合本镇自然条件、交通、土地、气候等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早茶、早熟蔬菜、林业种养业等,助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同时,聚焦基层治理,采取“党建+”的模式,以“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为抓手,坚持党支部领航,党员带头,凝聚驻村队伍、网格员队伍、保洁员队伍、院坝协商议事员队伍的力量,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基层治理,以基层善治有力带动乡村振兴。
充实“里子” 产业发展助增收
在江西坡镇高潮村茶叶加工厂门口,很多茶农依次排队称重卖茶。茶叶加工车间机械不停运转,茶厂内弥漫着浓郁的茶香。
“我们把提高茶叶下树率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春茶刚采结束,就积极宣传、引导茶企茶农做好夏茶生产工作。”江西坡镇包村负责人李刚说,提高茶叶下树率的目的,就是“拉长”茶产业链,提高夏茶鲜叶利用率,持续增加茶农、茶企收入。
高潮村依托良好的自然条件和种茶历史悠久的优势,立足“全国优质早茶核心产区”定位,聚焦绿色品牌、优质化、品牌化,强化专家培训与技术赋能,让茶叶向种植、采摘、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链发展。积极探索研究“早茶+研学+露营”的发展思路,推动茶文旅协同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江西坡镇结合各村(社区)区位、交通、土地、气候等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特色产业,让“一村一品”产业提质增效,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助农增收致富。
江西坡社区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不断完善蔬菜保供基地项目和灌溉沟渠建设,规范发展早熟蔬菜种植,推动早熟蔬菜产业向规模化发展。
下山村依托丰富的林地资源和生态山泉,重点抓好林下乌鸡与鲟鱼养殖和辣椒种植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扮靓“面子” 环境整治展新颜
“生活环境美了,幸福感提升了。”这是江西坡镇群众的共同感受。
近年来,江西坡镇把农村环境整治作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重要抓手,以环境卫生评比和“文明积分超市”为载体,调动了群众参与环境卫生整治的热情,擦亮乡村振兴底色。
为进一步巩固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成效,切实改善人居环境,江西坡镇结合实际,采取“镇评村、村评组、组评户”的工作方法,定期开展环境卫生检查评比活动,对村(社区)的环境卫生进行打分排名,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此外,江西坡镇积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两清两改两治理”为抓手,统筹各项资金抓好改厕、改圈工作。通过“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模式,不断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和处置体系建设,各村(社区)村小组均落实垃圾箱,确保垃圾正常收集覆盖率达100%。
围绕“立足清、聚焦保、着力改、促进美”要求,充分完善村规民约,实行“门前三包”责任制,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
“这几年,村里变化确实很大,看到这亮丽舒适的环境,心里很舒畅。”高潮村民蒋华能高兴地说。(黔西南日报 通讯员 杨景贵)
一审:赵来睿
二审:向滟伶
三审:罗 婧